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闽楠(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育苗的术语和定义、圃地选择与准备、播种育苗技术、嫁接育苗技术、容器育苗技术和苗期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福建省内闽楠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hoebe bournei Seedling Cultivation - Part 1: Phoebe bournei (Hemsl.) Ya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16.1-2020《楠木育苗技术规程 第1部分:闽楠》是由江西省发布的关于楠木育苗的技术规范。该标准对闽楠的育苗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规定,包括圃地选择、整地作床、播种育苗、幼苗管理等环节。以下选取部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圃地选择要求地形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层深厚肥沃,土壤pH值宜为5.5~7.5。这是由于闽楠幼苗生长需要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水分条件,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整地时应深耕细耙,施足基肥,确保土壤疏松透气。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磷钾肥,有助于提高苗木抗性。
播种育苗宜在春季进行,种子需经过浸种催芽处理。具体做法是将种子放入40℃左右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后置于湿润沙中催芽,待有30%以上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时要均匀撒播,覆土厚度约为种子直径的2倍,并保持床面湿润。
幼苗出土后要加强水肥管理,及时除草松土。当幼苗长至5~10厘米高时可适当间苗,株距控制在10~15厘米。病虫害防治方面要注意预防为主,定期喷洒波尔多液等广谱杀菌剂,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生物或化学方法防治。
通过遵循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闽楠苗木的成活率和质量,为后续造林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