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软腐病综合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及效果评价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油茶软腐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Oil Tea Soft Rot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6/T 1308-2020油茶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江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油茶软腐病的防治工作。以下为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析:
5.1 种苗培育与检疫
本条款强调在油茶种苗培育阶段应严格实施植物检疫措施。要求种苗生产单位需对种子来源进行追溯,并确保所使用的种子和苗木不携带病原菌。具体做法包括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以及对育苗基质进行高温灭菌等操作。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防止病害从源头传播。
5.2 林地选择与整地
关于林地的选择,标准指出应当避免将油茶园建在低洼积水、排水不良的地方。同时,在整地过程中要彻底清除杂草及枯枝落叶层,以减少越冬病原物的数量。此外,还提倡采用机械耕作的方式来进行土地翻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强树体抗逆性。
5.3 栽植密度与管理
合理的栽植密度对于控制病害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标准的规定,成年油茶林每公顷种植株数不宜超过1600株。另外,在日常管理上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定期修剪过密枝条,促进空气流通,降低湿度,从而抑制病原菌生长繁殖。
5.4 肥水管理
科学施肥也是预防软腐病的有效手段之一。标准建议施用有机肥料为主,配合适量化学肥料,并且要根据不同生长时期调整施肥量。同时,合理安排灌溉计划,避免长时间积水造成根系缺氧而削弱其抵抗力。
5.5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作为一种环保型的方法被纳入其中。推荐使用有益微生物制剂如芽孢杆菌类产品来保护植株免受侵害。这类产品能够通过竞争作用占据生态位,阻止有害微生物侵入寄主组织。
5.6 化学防治
当病情较为严重时,则需要采取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治疗。但必须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尽量选用高效低毒的产品,并且注意轮换用药以防产生抗药性。每次喷雾后都要仔细检查效果,必要时重复作业直至完全治愈为止。
以上是对《DB36/T 1308-2020油茶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重点阐述与深度剖析,希望有助于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