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技术要求,包括改造对象、改造方式、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贵州省范围内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ow-yield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Reno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206/T 119-2020《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是由贵州省发布的关于油茶低产林改造的技术规范。该标准适用于贵州地区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工作,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措施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以下将对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与术语定义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低产林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其中明确指出,“低产林”是指单位面积产量低于当地正常管理水平下平均产量50%以上的油茶园。这一定义为判定是否需要进行改造提供了量化依据。
二、改造前评估
在改造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调查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土壤条件、病虫害情况以及现有品种适应性等多方面因素。特别是对于土壤pH值的要求,标准中提到应控制在4.5至6.5之间,超出此范围需采取相应措施调整。
三、改造措施
1. 栽植密度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每亩栽植株数,一般建议保持在60株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最终收益。
2. 品种更换:对于表现不佳的老化品种应当及时替换为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3. 土壤改良:采用深翻改土法改善土壤结构,并结合施加有机肥来增强地力。
4. 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预测预报系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同时推广使用生物农药减少化学药剂使用量。
四、后期管理
改造完成后仍需持续关注林地状况。定期修剪枝条以促进通风透光;适时灌溉保证水分供应;冬季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环节。
五、效果评价
最后还需对改造后的效果做出客观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一是产量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二是品质是否有明显提升;三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体现等方面综合考量整个项目的成功与否。
以上内容只是对DB5206/T 119-2020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概述及重点解析,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当地实际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手段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并取得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