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渗水地膜垄背微沟穴播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耕整地、起垄覆膜、播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旱作农田使用渗水地膜进行垄背微沟穴播种植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Ridge-back Micro-groove Punching Seeding with Water-permeable Mulch Fil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2202-2020《渗水地膜垄背微沟穴播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制定的一项农业技术标准,旨在规范渗水地膜垄背微沟穴播的作业流程和技术要求。这项技术对于提高作物产量、节约水资源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规程》中明确了适用范围,适用于山西省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渗水地膜垄背微沟穴播技术种植玉米等作物。这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地理和作物限制条件。
其次,在播种前准备阶段,《规程》强调了整地质量的重要性。要求土壤深耕细耙,确保田面平整,以利于后续铺设渗水地膜和播种操作。同时指出,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施足基肥,并做好种子处理工作,如晒种、拌种等,以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在渗水地膜的选择上,《规程》建议选用厚度适宜、透光性好且具有一定强度的专用渗水地膜。铺设时要保证地膜紧贴地面,不留空隙,接缝处要重叠牢固,防止漏风影响效果。
关于播种方式,《规程》特别提到采用垄背微沟穴播的方法。即在铺设好的渗水地膜上开穴播种,每穴播两粒种子,覆土厚度适中。这种播种方式能够有效利用雨水径流,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此外,《规程》还对田间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适时揭膜、合理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特别是在揭膜时机的选择上,需根据天气情况和作物长势灵活掌握,既要避免过早揭膜导致幼苗受损,又要防止过晚揭膜影响通风透光。
最后,《规程》强调了收获后的田间清理工作,要求及时清除残膜和其他杂物,保护耕地环境。同时鼓励农民总结经验教训,不断优化种植方案,提升技术水平。
总之,《渗水地膜垄背微沟穴播技术规程》从多个方面系统地规定了该技术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点,为推广这项先进的农业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可以更好地发挥渗水地膜垄背微沟穴播的优势,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