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施肥的基本原则、施肥量确定方法、施肥时期与方式以及相关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内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科学施肥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eat Fertiliz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施肥技术规程》(DB14/T2190-2020)是山西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种植中的施肥操作,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小麦高产高效。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肥料选择与施用原则
标准指出,应根据土壤类型、养分状况以及目标产量来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数量。推荐使用配方肥或专用肥,确保氮磷钾比例合理。例如,在黄绵土上种植小麦时,建议采用氮磷钾比例为15:10:5的复合肥。此外,强调有机肥与化肥结合使用,以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地力。
基肥施用
基肥是奠定小麦生长基础的重要环节。标准要求在整地前将总施肥量的60%-70%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具体用量取决于土壤肥力水平及预期产量。比如,在中等肥力条件下,每亩施用纯氮8-10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4-6公斤作为基肥较为适宜。
追肥管理
追肥分为拔节期和孕穗期两次进行。第一次追肥应在小麦进入拔节期后立即实施,占总追肥量的60%左右;第二次则在孕穗初期完成,占剩余部分。此阶段需特别注意钾肥的补充,有助于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对于高产田块,可适当增加后期追肥比例。
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
鉴于微量元素缺乏可能限制小麦产量增长,标准鼓励适量添加锌、硼等微量元素肥料。通常情况下,锌肥可通过叶面喷施的方式施用,浓度控制在0.2%-0.3%之间;而硼肥则宜混入底肥中一并施用,有效含量保持在0.2%上下。
施肥方法
为了提高肥料吸收效率,避免浪费,标准提倡采取沟施、穴施等集中施肥方式,并及时覆土压实。同时提醒农户注意灌溉条件下的施肥时机,如遇干旱天气可适当推迟施肥时间,以免造成肥害。
通过遵循上述规定,可以更好地满足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从而实现稳产增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