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早熟鲜食马铃薯原种繁育的产地环境、亲本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龙江省早熟鲜食马铃薯原种的繁育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arly Maturing Fresh Eating Potato Breeding Seed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早熟鲜食马铃薯原种繁育技术规程》(DB2327/T046-2020)是黑龙江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早熟鲜食马铃薯原种的繁育过程。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部分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标准要求选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早熟鲜食品种。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正确的品种选择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长表现和最终产量。
2. 种薯处理:在种薯处理环节,标准强调了种薯分级的重要性。种薯应按照大小、重量等指标进行分类,确保每个等级内的种薯一致性好。此外,还规定了种薯消毒的方法,如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一定时间,以防止病害传播。
3. 播种期确定:根据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标准建议依据当地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来决定最佳播种日期,通常是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尽早播种。
4. 田间管理:
- 施肥:提倡施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并注重氮磷钾比例平衡。
- 灌溉:保持适度湿润即可,避免积水造成根系缺氧。
-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生物及化学方法综合防控,优先考虑环保型措施减少环境污染。
5. 收获与储藏:当植株地上部分自然枯黄时即可开始收获作业。收获后的马铃薯需及时入库,在低温通风条件下储存,温度控制在4°C左右为宜,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之间。
6. 质量检测:最后,所有经过上述流程生产出来的马铃薯产品都必须接受严格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品质、内在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只有达到规定标准的产品才能被认定为合格品并投入市场销售。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选种到成品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事项,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提高早熟鲜食马铃薯原种繁育的成功率,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