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易腐垃圾就地处置的基本要求、设施设备要求、运行管理、安全与环境管理和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城市和农村地区易腐垃圾的就地处置管理。
Title: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On-site Disposal of Easily Corruptible Waste
中国标准分类号:Z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0309—2020《易腐垃圾就地处置管理规范》是杭州市地方性标准,于2020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易腐垃圾(如厨余垃圾、餐厨废弃物等)的就地处置管理进行了系统规范,为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供了技术依据。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关键条文解读
# 4.1 基本要求
原文:易腐垃圾就地处置设施应设置在相对封闭且便于操作的场所,并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公共活动区域。
解读:这一条款明确了易腐垃圾处置设施的选址原则。设施位置的选择既要方便日常管理和操作,又要避免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选择相对封闭的场所有助于减少异味扩散和蚊蝇滋生,同时降低对周围人群的干扰。
# 5.1 设施配置
原文:每个处置单元的日处理能力不应低于0.5吨,并配备相应的预处理设备、发酵装置及尾气净化系统。
解读:此规定旨在确保每套处置设施具备足够的处理能力以满足实际需求。预处理设备用于去除杂质和调节物料含水率,发酵装置实现有机质降解转化,而尾气净化系统则负责控制污染物排放。这些设施共同作用,保证了整个处置过程的安全性和环保性。
# 6.2 运行管理
原文:每日应对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pH值等参数监测记录。
解读:定期检测各项运行参数对于保障设施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例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微生物活性下降甚至死亡;湿度过低会影响发酵效率;pH值异常会抑制厌氧菌生长。通过持续监控上述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处置效果。
# 7.1 安全防护
原文:工作人员需穿戴专用防护服,并接受专业培训后上岗。
解读:鉴于易腐垃圾可能携带病原体或其他有害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因此要求作业人员采取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并经过专门训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从而有效预防职业暴露及相关疾病的发生。
# 8.1 污染物控制
原文:产生的渗滤液须经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产生的废气需达到GB 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解读:渗滤液含有较高浓度的有机物和营养成分,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入环境中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而废气中含有氨气、硫化氢等多种恶臭气体,若超标排放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危害人体健康。遵循上述要求有助于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以上内容只是该标准部分内容的简要说明,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促进易腐垃圾的有效管理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