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桑黄种植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菌种选择与制备、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桑黄的人工栽培及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hellinus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1099-2019 桑黄种植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桑黄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它对桑黄的栽培条件、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控制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以下从该标准中选取几个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环境要求”这一章节中明确指出,桑黄栽培场地应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远离污染源的地方。土壤pH值应在6.5到7.5之间,并且需要定期检测土壤肥力状况。此外,还强调了空气质量和水源清洁度的重要性,要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以上,而灌溉用水则需符合GB 5749的规定。这些要求确保了桑黄生长环境的优越性,为高产优质提供了基础保障。
其次,“菌种选育与管理”部分特别提到,菌种来源必须正规可靠,优先选用经过审定并获得认证的优良品种。在菌种培养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等因子,确保其健康稳定地成长。同时,对于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菌种体系也有具体规范,如母种培养基配方比例、灭菌时间和接种方法等内容都有明确规定,以保证每一环节都能科学合理地执行。
再者,“栽培管理措施”里详细描述了如何正确搭建栽培架、铺设覆土材料以及调控温湿度等操作步骤。例如,栽培架的高度一般设置为1.5米左右,便于管理和采摘;覆土材料可选用泥炭土或珍珠岩混合物,并且厚度保持在8-10厘米最佳;在整个生长周期内,温度维持在20℃至25℃范围内最为适宜,相对湿度则控制在85%-95%之间。另外,还特别强调了通风换气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高温季节,要定时开窗通风,防止病害发生。
最后,“采收与加工”章节中规定了最佳采收时间,通常是在子实体完全展开但尚未老化之前进行。采收时采用手工摘取的方式,避免损伤其他未成熟个体。之后,需及时将新鲜采集下来的桑黄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晾晒或者使用烘干设备进行处理,直至含水量降至12%以下为止。整个加工过程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与卫生水平。
通过以上几点解读可以看出,《DB3301/T 1099-2019 桑黄种植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桑黄种植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系统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桑黄产量和品质,促进相关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