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浙贝母产地初加工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和包装贮运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贝母在产地的初加工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imary Processing of Zhebeimu (Fritillaria thunbergii) at Orig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307T 92—2018《浙贝母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浙贝母这一中药材的初加工技术制定的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浙贝母从采收到初加工全过程的技术要求,旨在确保药材质量、提高药效并保障消费者安全。以下是对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采收期确定
标准指出,浙贝母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这一时间段的选择基于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确保浙贝母在最佳生理状态时被采挖,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同时避免了过度成熟导致的质量下降。采收过早或过晚都会影响药材品质。
清洗处理
清洗是浙贝母初加工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标准要求使用流动清水彻底清洗浙贝母表面附着的泥土和杂质。清洗过程中需注意不要损伤浙贝母的表皮,以免造成污染或降低其药用价值。清洗后的浙贝母应尽快进入下一工序,防止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导致变质。
烘干方法
烘干是保持浙贝母干燥、延长保存时间的重要环节。标准推荐采用低温烘干法,温度控制在40℃-50℃之间,以避免高温破坏药材中的活性成分。此外,烘干过程需要定期翻动浙贝母,保证受热均匀,直至浙贝母完全干燥,含水量不超过12%。
分级标准
为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标准还制定了浙贝母的分级标准。根据大小、形状、色泽等指标将浙贝母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个等级。特级产品要求个头均匀、无破损、色泽洁白;一级和二级则允许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总体质量不得低于标准要求。这种分级制度有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并为使用者提供明确的选择依据。
包装与储存
最后,标准对浙贝母的包装和储存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包装材料必须符合食品级标准,密封良好以防潮防虫。储存环境需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且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65%。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及时处理发霉或变质的产品。
以上内容涵盖了DB 3307T 92—2018《浙贝母产地初加工技术规范》中最为关键的部分。遵循这些技术规范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浙贝母的质量,还能促进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