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旱冬瓜人工林培育的术语和定义、立地条件、苗木培育、造林技术、抚育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云南省范围内旱冬瓜人工林的培育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rtificial Forests of Dian Donggu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331/T 1-2020 旱冬瓜人工林培育技术规程》是由云南省标准化主管部门发布的关于旱冬瓜人工林培育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品种选择、造林地准备、苗木培育、造林、抚育管理到病虫害防治等环节都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旱冬瓜人工林的培育质量与经济效益。
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要求选用适应性强、生长快、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造林地应选在海拔1200米至2500米之间,坡度小于25度的向阳山坡或平缓地带,土壤以砂壤土为佳,pH值在5.5至7.5之间。造林前要对造林地进行全面清理,包括清除杂草、石块等障碍物,并进行深翻整地。
对于苗木培育,标准指出需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如扦插或嫁接。苗圃地应设在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播种后要加强水肥管理,定期除草松土,确保幼苗健康生长。
造林时株行距一般为2米×3米或3米×4米,具体根据立地条件确定。栽植深度要适中,过浅容易导致苗木倒伏,过深则会影响根系发育。栽植后要及时浇透定根水,并用稻草或其他材料覆盖树盘以保墒保温。
在抚育管理方面,标准强调每年至少进行两次中耕除草,特别是在雨季前后。施肥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春季以氮肥为主促进枝叶生长,秋季增施磷钾肥增强越冬能力。同时要注意修枝整形,保持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几率。
病虫害防治是保证旱冬瓜人工林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标准提倡采取综合防控策略,优先使用物理方法和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扩散蔓延造成更大损失。此外还应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害动态信息,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总之,《DB5331/T 1-2020》是一部全面指导旱冬瓜人工林培育工作的实用型技术规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各项规定执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实现旱冬瓜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