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稻稻瘟病圃长期性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水稻稻瘟病的长期监测及防控研究。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ong-term Monitoring of Rice Blast in Disease Nurse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水稻稻瘟病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病害之一。为了更好地开展稻瘟病的长期监测工作,《TGDPPS 002-2024 水稻稻瘟病圃长期性监测技术规范》对原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今天,我将围绕新旧版本标准中关于“病圃设置”的变化展开详细解读。
在旧版标准中,病圃设置的要求较为笼统,仅规定了病圃应位于易感品种种植区,并且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发病条件。然而,在新版标准中,这部分内容得到了细化,增加了更多具体的技术指标。例如,新版标准明确规定病圃必须远离主产区至少500米以上,以减少外来病原菌的影响;同时要求土壤pH值控制在6.0至7.5之间,确保环境适宜病原菌生长繁殖。
这种调整基于近年来科研成果表明,过近的距离可能会导致监测结果失真,而特定的土壤酸碱度则直接影响病原菌存活率及侵染能力。通过这样的改进,可以提高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后续防控措施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正确实施这些新要求也值得探讨。首先,在选择病圃位置时,除了考虑距离因素外,还需结合当地气象条件、历年发病情况等因素综合考量;其次,在调整土壤pH值时,可采用石灰或硫磺粉等物质进行调节,并定期检测直至达到目标范围为止。
总之,《TGDPPS 002-2024》通过对病圃设置这一关键环节的优化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整个稻瘟病监测体系的专业水平和技术含量。希望广大农业工作者能够深入理解并严格执行这些新规定,共同推动我国水稻生产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