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稞原种繁殖的产地环境、繁殖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范围内青稞原种的繁殖和生产。
Title:Barley Original Seed Propag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1831-2020 青稞原种繁殖技术规范》是由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20年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青稞原种的繁殖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规定,旨在提高青稞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该标准明确了青稞原种繁殖的基本原则。其中,第四条指出,繁殖过程中应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管理”的原则,确保原种生产过程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这有助于避免因管理不当而导致的种子质量问题。
其次,关于繁殖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标准在第五条至第七条中提出了具体要求。选择繁殖基地时,需考虑土壤肥力、灌溉条件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等因素。此外,还应对繁殖场地进行清洁处理,防止杂株混入,保证种子纯度。
再者,在亲本选择与处理方面,标准强调了遗传特性的稳定性。根据第八条内容,亲本材料必须具备良好的遗传特性,并经过严格检测确认无病虫害感染。同时,在播种前还需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以减少病害传播风险。
对于播种环节,标准特别指出了播种时间和密度的重要性。第九条规定,最佳播种期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而第十一条则建议合理控制播种量,既要保证足够的苗数,又要避免过度密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另外,关于田间管理措施,标准也给出了详细的指导。例如,在第十三条中提到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在拔节期和抽穗期这两个关键时期。此外,还应定期巡查田块,及时发现并处置异常情况。
最后,关于收获与贮藏阶段,标准同样作出了明确规定。按照第十七条的要求,在蜡熟末期即可开始收获作业,并且要采用机械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脱粒工序。而对于收获后的种子,则需要经过干燥处理后才能入库保存,整个过程都必须符合相关卫生标准。
总之,《DB63T 1831-2020 青稞原种繁殖技术规范》为青稞原种繁殖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从基地选址到最终收获贮藏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操作指南。这些规定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青稞种子质量,而且对于推动青海省乃至全国范围内青稞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