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的生产技术要求,包括栽培环境、种子处理、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环节的技术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的规模化生产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Round Hu Series Zucchini Varie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8T 055-2019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这一部分,标准明确要求选用经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圆葫”系列品种。这意味着种植者在选择种子时需要严格遵循这一原则,确保所选品种具备优良的遗传特性和适应性,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其次,关于播种育苗环节,标准指出应采用营养钵或穴盘育苗,并且要控制好播种时间。例如,春季栽培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较为适宜。此外,还强调了苗床管理的重要性,包括温度调控、水分供应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幼苗的质量。
再者,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合理的密植要求,即每亩种植密度为2000株左右。同时,还特别提到要注重肥水管理,合理施用基肥与追肥,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度积水。另外,对于整枝打杈工作也有具体指导,比如及时去除侧枝可以促进主蔓生长,增加果实数量。
最后,在采收阶段,标准建议根据市场需求适时采摘成熟果实。通常情况下,从开花授粉后约7-10天即可开始收获。值得注意的是,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保证产品的商品价值。
综上所述,《DB3308T 055-2019西葫芦“圆葫”系列品种生产技术规程》涵盖了从品种选择到最终采收整个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要点,为实现高效、优质的西葫芦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能够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