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木本植物滞纳空气颗粒物能力的测定方法,包括术语和定义、原理、仪器设备、采样要求、测定步骤及结果计算与表示。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绿化中常见木本植物对空气中颗粒物滞纳能力的测定与评价。
Title:Determination Method of Air Particulate Matter Retention Capacity for Woody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Z7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225-2020《木本植物滞纳空气颗粒物能力测定方法》是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木本植物对空气中颗粒污染物的滞留能力评估。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各类木本植物,包括乔木和灌木,这些植物在城市绿化、生态修复以及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学测定其滞纳颗粒物的能力,可以为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提供依据。
样品采集与处理
1. 采样点选择:需选择代表性强且环境稳定的区域作为采样点,避免交通繁忙或工业污染严重的地区干扰结果。
2. 样品采集时间:建议在晴朗无风天气下进行采样,以减少自然条件变化对测量的影响。
3. 样品处理:采集后的叶片样本应立即放入低温环境中保存,并尽快送往实验室分析,防止样品变质影响检测精度。
测试项目及指标
标准规定了多个测试项目,包括但不限于:
- 叶面积指数(LAI):反映植物覆盖程度的重要参数。
- 单位叶面积颗粒物沉积量:直接衡量植物滞纳颗粒物的能力。
- 总悬浮颗粒物(TSP)去除效率:评价植物整体净化空气效果的关键指标。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所有数据均需采用统计学方法处理,确保结果准确可靠。最终报告中除了给出具体数值外,还应该包含误差范围以及置信区间等内容,以便使用者全面了解测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注意事项
执行过程中应注意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特别是在使用化学试剂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在不同季节开展实验时也需要注意调整采样频率和方式,以适应季节性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以上是对DB1310T 225-2020标准中部分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