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市三维数据入库的数据内容、数据质量要求、元数据要求、数据组织与分层、成果归档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北省城市三维数据的生产、入库及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Urban 3D Data En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10T 232—2020城市三维数据入库规范》是河北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城市三维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管理,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支撑。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的三维数据采集、处理及入库工作。明确将城市范围内的建筑物、道路、桥梁、绿地等要素纳入管理范畴,确保数据覆盖全面且具有代表性。
二、数据分类与编码规则
标准规定了三维数据的分类体系,按照地物类型划分为建筑类、交通设施类、植被类等八大类别,并制定了相应的编码规则。例如,建筑类数据采用三位数字表示,首位数字区分功能用途(如居住、商业),后两位数字进一步细分具体类型。这种编码方式便于数据管理和后期分析应用。
三、数据精度要求
对不同类别三维数据提出了具体的精度指标。对于建筑模型,平面位置误差不得超过5厘米,高程误差控制在10厘米以内;而对于道路模型,则要求平面位置误差不超过10厘米,高程误差不超过20厘米。这些精度要求能够满足大多数城市规划和管理需求,同时兼顾成本效益。
四、数据格式与存储
明确了三维数据应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进行存储,推荐使用OSGB或COLLADA等开放标准格式。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数据目录体系,包括元数据信息如采集时间、责任单位、更新频率等内容。这有助于提高数据共享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五、数据质量检查
标准强调了数据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完整的质量检查流程。包括几何精度验证、拓扑关系校验、属性完整性审核等多个环节。特别指出,在进行拓扑关系校验时,需确保相邻要素之间的边界吻合度达到95%以上,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六、安全管理措施
鉴于三维数据涉及大量敏感信息,标准专门设置了安全管理章节。要求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实行分级授权机制;同时采取加密存储、传输过程保护等技术手段,防止数据泄露或被非法篡改。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DB1310T 232—2020城市三维数据入库规范》从多个维度对城市三维数据管理工作进行了系统化规定,不仅涵盖了数据生产全过程的技术细节,还充分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潜在问题,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