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料桑草本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范围内饲料桑的草本化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rbaceous Cultivation of Forage Mulber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061-2020饲料桑草本化栽培技术规范》是重庆市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饲料桑的科学种植与管理。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解读。
一、品种选择
标准规定应选用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具体要求包括抗病虫害能力、耐旱耐涝性能以及对土壤条件的适应性等。这有助于确保饲料桑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二、整地施肥
强调深翻土地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每亩施有机肥不低于2000公斤。合理的整地和施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供充足养分,为后续种植打下良好基础。
三、播种与移栽
播种时种子处理非常重要,建议采用温水浸泡或机械破壳等方式提高发芽率。移栽密度一般控制在每亩2000株左右,行距保持在40-50厘米。适时播种和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资源,促进植株健壮成长。
四、田间管理
包括水分管理、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灌溉需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避免积水或干旱;定期中耕松土,减少杂草竞争;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应对病虫害问题,保障桑树健康发育。
五、采收加工
明确了最佳采收期及方法,通常在春季新梢萌发前进行修剪采伐,留茬高度约10厘米。采伐后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防止霉变影响质量。此外还应注意分级包装储存,便于后续使用。
六、环境保护
要求在生产过程中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比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通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整个栽培过程,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具体说明,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