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规划与建设、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生态恢复、监测与管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Title: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ourist Attrac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0/T 1052-2020《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指南》是重庆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下对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重庆市行政区域内各类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这明确了标准的适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具体条款提供了实施基础。
2. 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对“生态环境”、“生态保护”等关键术语进行了定义。例如,“生态环境”指旅游景区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总和,强调了自然与文化的综合考量。明确这些术语有助于统一各方认识,确保执行的一致性。
3. 生态环境保护原则
提出了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应将生态保护置于首位,通过提前规划和科学管理减少环境影响,并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协同治理。
4. 生态环境调查与评估
要求定期开展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评估。这项工作需要涵盖动植物资源、水土保持状况及空气质量等多个方面,为制定保护方案提供依据。比如,调查需关注珍稀濒危物种分布情况,评估人为活动对其生存的影响。
5. 植被保护措施
对于景区内植被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设置缓冲区限制人为干扰、避免大规模砍伐树木等。特别是在古树名木保护方面,规定了挂牌标识、定期检查健康状况以及制定应急预案等内容。
6. 水资源保护
强调了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禁止向河流湖泊排放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同时提倡采用生态友好型灌溉方式,减少水资源浪费。
7. 废弃物管理
规定了垃圾分类收集、集中处理的具体流程,提倡使用可降解材料制作一次性用品,鼓励游客参与环保行动。此外还提到建立完善的垃圾清运系统,确保每日产生的垃圾能够及时清理。
8. 噪音控制
要求控制景区内各种娱乐设施产生的噪音水平,特别是在夜间应当降低音量以维护良好的休息环境。对于举办大型活动时也需事先做好声学设计并监测实际效果。
9. 宣传教育
提出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培养,通过设立信息牌、组织讲座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特别注重面向青少年群体开展自然教育项目,让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
10. 监督检查机制
明确了各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落实各项保护措施,并定期组织联合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要及时制止整改,情节严重者依法予以处罚。
以上内容涵盖了DB50/T 1052-2020的核心要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标准来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