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利用60Coγ诱变技术创制大豆新种质的技术要求、操作步骤及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利用60Coγ诱变技术进行大豆种质资源创新的研究与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reating New Soybean Germplasm Using 60Coγ Mutation Technolog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3/T 2717—2020《利用60Coγ诱变技术创制大豆新种质技术规程》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为利用辐射诱变技术创制大豆新种质提供了系统化的指导。以下是对该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5.1 种子预处理
本条款规定了在进行辐射前对种子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包括种子的选择、清洗和干燥等步骤。种子应选择健康、饱满且无病虫害的作为试验材料。清洗是为了去除种子表面附着的杂质,确保辐射效果的一致性。干燥则有助于保持种子活性,防止因水分过高导致的辐射损伤。
6.1 辐射剂量
此部分明确了辐射剂量的选择范围及确定方法。推荐的辐射剂量区间为200-600 Gy,并强调实际应用时需根据目标性状改良需求调整具体剂量。确定最佳剂量的方法可以采用梯度试验法,在不同剂量下分别处理一定数量的样本,观察后代变异频率与稳定性的变化趋势来决定最适剂量。
8.1 新种质筛选
关于新种质筛选的标准,指出应当从M2代开始逐代淘汰不符合要求的植株直至M4或M5代,最终保留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作为新种质资源入库保存。筛选指标除了考虑产量、品质等常规农艺性状外,还特别强调了抗逆性和适应性的评估,这对于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9.1 技术文档管理
最后,关于技术文档管理的要求,要求所有参与单位和个人均需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记录整个过程中的详细信息如种子来源、处理条件、实验结果等,以便于后续研究参考及成果共享。这些资料不仅对于当前项目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也为未来类似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以上是对DB23/T 2717—2020中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