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林黄姜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苗繁育、大田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小林黄姜的规范化栽培。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Xiaolin Yellow Ginger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01/T 1095-2018小林黄姜栽培技术规程》是杭州市地方标准,于2018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小林黄姜的栽培技术进行了系统规范,包括品种选择、育苗、种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标准规定应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且品质优良的小林黄姜品种。种子质量需符合相关国家标准,确保种质纯正无病害。
其次,在育苗阶段,要求播种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如晒种和浸种,以提高发芽率。苗床土壤应保持疏松肥沃,适宜温度为20℃至25℃,湿度控制在60%左右,保证幼苗健壮生长。
对于种植环节,标准指出种植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调整,一般行距为30厘米,株距为20厘米。同时强调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促进植株早期发育。
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特别提到要及时中耕除草,特别是在幼苗期,防止杂草与黄姜争抢养分。还需适时追肥,特别是在开花前后,补充磷钾肥,增强植株抗性。
关于病虫害防治,标准提倡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一旦发现病虫害,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扩散蔓延。
最后,在采收时,标准建议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此时块茎养分积累达到高峰,产量和品质最佳。采收过程中要注意轻挖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以上内容是对《DB3301/T 1095-2018小林黄姜栽培技术规程》的重要条文解读,旨在指导农户科学种植小林黄姜,提高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