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田乌龟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要求、稻田工程改造、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控、收获与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湖南省内稻田乌龟综合种养生产。
Title:Comprehensive Rice-Turtle Co-culture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稻田乌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DB43/T 1831-2020)是由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稻田中乌龟与水稻的综合种养技术。该标准从稻田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到养殖管理等方面提供了详细的指导。以下是对部分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一、稻田选择
标准指出,稻田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的地方。具体要求包括:稻田面积一般为30-50亩;稻田坡比为1:2.5-1:3;稻田底部土壤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宜,pH值应在6.5-7.5之间。
二、基础设施建设
1. 防逃设施:稻田四周需设置高度不低于50cm的防逃墙,并确保其牢固可靠。防逃墙内侧可铺设光滑材料防止乌龟攀爬。
2. 进排水系统:建立完善的进排水系统,保证稻田内的水位能灵活调节。进水口和出水口应分别设置过滤网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及乌龟逃逸。
3. 投喂台:每20-30米设置一个投喂台,方便定时定量投喂饲料。投喂台可以是固定式的也可以是浮动式的,但需保证稳定不倾覆。
三、苗种放养
1. 苗种质量:选择健康无病害的乌龟苗种,规格均匀一致。放养前需对苗种进行消毒处理,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0-15分钟。
2. 放养密度:根据稻田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一般情况下,每亩稻田可放养乌龟苗种300-500只,具体数量还需考虑稻田的承载能力。
四、日常管理
1. 水质调控:保持稻田水体清洁,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溶解氧、氨氮等。当发现水质恶化时应及时换水,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总水量的三分之一。
2. 饲料投喂: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鱼虾等鲜活饵料。每天分早晚两次投喂,投喂量占乌龟体重的3%-5%。
3. 疾病防控:定期检查乌龟的生长发育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合理使用药物,避免滥用抗生素。
五、收获与销售
1. 收获时间:乌龟的收获时间通常为放养后的第2年春季至秋季,具体时间视市场需求而定。
2. 捕捞方法:采用网具或人工捕捉的方式进行捕捞,操作过程中要轻拿轻放,减少机械损伤。
3. 产品质量:收获后的乌龟应经过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稻田乌龟综合种养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稻田乌龟综合种养的技术要点,还强调了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性。遵循这一标准有助于提高稻田乌龟综合种养的成功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