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前胡绿色生产的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繁殖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范围内前胡的绿色生产。
Title:Green Produc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ucedanum praeruptorum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3/T 2280-2020《前胡绿色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项关于前胡种植的重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前胡的绿色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保障生态环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产地环境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前胡的种植地应选择在无污染、生态条件良好的区域。具体来说,土壤质量需符合GB 15618中的二级标准,空气质量需满足GB 3095的一级标准,灌溉水质则要达到GB 5084的要求。这意味着种植基地不能位于工业区附近或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上,确保了产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种子种苗质量
对于种子种苗的质量,标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种子必须来源于健康的植株,并且经过专业机构检测确认没有携带病虫害。此外,种子的纯度、净度以及发芽率都有明确规定,以保证出苗整齐和生长健壮。这一步骤直接关系到后续栽培的成功与否,因此不可忽视。
栽培管理
在栽培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合理的密植方式和科学的田间管理措施。比如,建议采用穴播或者条播的方式进行播种,行距和株距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同时,还需注意及时除草松土,保持土壤疏松透气;适时追肥浇水,促进植株健康成长。这些细节处理得当,可以有效提升产量并改善品质。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绿色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标准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非化学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如果确实需要使用农药,则必须选择高效低毒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避免过量施用造成残留超标。此外,还鼓励利用天敌昆虫等生物防控技术,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平衡。
收获与加工
关于收获时间的选择,标准指出应在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进行采收,此时根部积累的药效成分最为丰富。收获后的前胡需要立即清洗干净,去除泥土杂质后再进行晾晒或烘干处理。整个加工过程中要防止二次污染,确保最终产品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
综上所述,《前胡绿色生产技术规程》从产地选择到最终加工每一个环节都给出了详细的指导方针,为实现前胡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遵循这一标准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更能保护自然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