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皱纹盘鲍苗种繁育的场地条件、亲鲍选择与培育、产卵与受精、幼体培育、附着基准备、稚鲍培育、幼鲍培育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苗种的人工繁育。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edling Breeding of Haliotis discus hanna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1194—2020《皱纹盘鲍苗种繁育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为皱纹盘鲍的苗种繁育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指导。以下将从重要条文中进行解读。
首先在环境条件方面,标准规定了育苗场应选择在水质清新、无污染、盐度适宜(一般为28-35)且潮流畅通的地方。这主要是因为皱纹盘鲍对水质要求较高,不良的水质会直接影响其生长和存活率。
其次关于亲鲍的选择与培育,标准指出亲鲍需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群体,体重应在100g以上。同时要定期投喂新鲜海藻,并保持适宜的水温(16-22℃)和光照条件,以促进性腺发育。这是确保后代优良品质的基础。
再者,在饵料供给上,标准强调饵料必须新鲜且营养丰富,主要包括海带、裙带菜等大型褐藻类。每次投喂量应根据鲍鱼摄食情况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此外还需定期更换不同种类的饵料,防止鲍鱼产生厌食现象。
另外,关于养殖密度也有明确要求,每平方米水面不宜超过50只成鲍。过高密度会导致空间竞争加剧,影响个体生长速度及健康状况。
最后,在疾病防控环节,标准提倡采用生态防治为主的方法,如保持良好的水质管理和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来预防疾病发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
通过以上关键点的解读可以看出,《皱纹盘鲍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从选址到具体操作都给出了详尽指引,有助于提高养殖成功率和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