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控制与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开展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和人员。
Title:Guidelines for Family Social Work Services
中国标准分类号:A00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标准的更新往往意味着服务理念、操作流程和专业能力的提升。TSZSWA 013-2025《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作为最新发布的行业标准,相较于之前的版本,在服务对象界定、服务内容设置以及服务质量评估等方面均进行了重要调整。本文将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界定”这一条文为切入点,结合新旧版本的差异,深入解析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与意义。
新版本标准中对“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界定更加明确和细化。相较2019版标准中较为宽泛的表述,“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对象”被定义为“因家庭结构、功能或关系出现异常,导致家庭成员面临生活困难、心理压力或社会适应问题的家庭及其成员”。这一变化不仅限定了服务范围,也明确了服务对象的核心特征——即家庭系统的异常状态。
相比之下,旧版标准虽然也提及了家庭问题,但并未具体说明哪些情况属于可介入的服务范畴,容易造成执行过程中的模糊地带。例如,一个家庭可能因为经济压力而产生矛盾,但在旧版标准下,是否属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缺乏清晰判断依据。而新版标准通过明确“家庭结构、功能或关系异常”这一核心指标,使一线工作者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需要介入的家庭。
在实际应用中,这一条文的改变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社会工作者在接案时,可以依据标准快速判断该家庭是否符合服务条件,从而避免资源浪费在非目标群体上。其次,它也为政策制定者和项目管理者提供了统一的衡量标准,有利于推动家庭社会工作服务的规范化发展。
此外,这一条文还强调了“家庭系统”的整体性。这意味着在开展服务时,不能只关注个别家庭成员的问题,而是要从家庭整体出发,分析其结构、互动模式及外部支持网络。例如,面对一个存在亲子冲突的家庭,社工不仅要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还要评估父母之间的沟通方式、家庭决策机制以及是否存在外部压力源。
综上所述,TSZSWA 013-2025在“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界定上的调整,不仅是术语上的更新,更是服务理念和实践路径的深化。对于一线工作者而言,理解并运用好这一条文,将有助于提升服务质量,增强服务的专业性和实效性。同时,也为未来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