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石化厂区地面巡检机器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在石化厂区内进行地面巡检任务的机器人,其他类似环境使用的巡检机器人可参照执行。
Title:General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Ground Inspection Robots in Petrochemical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M74
国际标准分类号:25.0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石化厂区地面巡检机器人通用技术条件》(DB35/T 1935-2020)是福建省地方标准,于2020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对石化厂区地面巡检机器人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石化厂区地面巡检机器人”的定义:一种能够在石化厂区内自主或半自主移动,执行设备状态监测、环境参数采集、异常报警等任务的机器人系统。这一定义强调了机器人工作的特定场景以及其核心功能。
二、技术要求
1. 外观与结构:机器人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以防止灰尘和水汽侵入影响内部元件。同时,外壳材料需具有耐腐蚀性,适应石化厂区恶劣的工作环境。
2. 安全性:机器人在运行过程中不得对人体造成伤害,紧急停止按钮必须易于触及且反应迅速。此外,还需配备防碰撞传感器,在遇到障碍物时能够及时停止或绕行。
3. 功能性:机器人应能完成基本的巡检任务,包括但不限于温度、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以及设备外观状况的视觉检查。对于某些特殊区域,还要求具备红外热成像能力以便发现潜在热源隐患。
4. 自主导航:支持多种定位方式如激光SLAM、视觉导航等,确保在复杂地形条件下仍能准确规划路径并避开障碍物。
5. 数据处理与传输:机器人收集到的信息需经过预处理后上传至数据中心,数据传输过程应加密保证信息安全。
三、试验方法
针对上述各项技术指标制定了详细的测试方案。例如,为了验证防护等级是否达标,需要将机器人置于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中进行长时间浸泡及粉尘暴露实验;而安全性评估则通过人为模拟危险情况来观察机器人响应速度及措施有效性。
四、检验规则
出厂前每台产品都必须按照本标准进行全面检测,只有当所有项目均符合要求时才能允许出厂销售。同时规定了型式检验周期为一年一次,并特别指出如果出现重大设计变更或者生产条件改变时也需重新进行型式检验。
五、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要求在外包装上清晰标注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等内容,并采用防潮防水材质妥善封装。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剧烈震动损坏精密部件,长期存放时则要保持干燥通风环境以防锈蚀等问题发生。
以上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款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此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