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熔融沉积3D打印品几何精度的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及检测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熔融沉积成型(FDM)技术制作的3D打印品几何精度的评价。
Title: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Geometric Accuracy of FDM 3D Printed 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25.04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福建省地方标准《熔融沉积3D打印品几何精度评价规范》(DB35/T 1933-2020)于2020年发布,该标准为熔融沉积成型(FDM)工艺制造的3D打印品提供了统一的几何精度评价依据。以下是对该标准中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范围和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采用熔融沉积成型工艺生产的塑料或复合材料制件的几何精度评价。明确了标准不适用于其他增材制造技术如SLA、SLS等。这一范围界定有助于确保标准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术语和定义
标准对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层厚”、“轮廓线”、“支撑结构”等。其中,“层厚”被定义为每一层材料沉积后的厚度,这是影响打印精度的重要参数之一。准确理解这些术语对于正确实施评价至关重要。
几何精度要求
标准规定了多个几何精度指标,包括尺寸精度、表面粗糙度和平面度等。以尺寸精度为例,标准要求打印件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的偏差不得超过±0.2mm。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在不同方向上的尺寸一致性,这对于复杂结构件尤为重要。
测试方法
标准详细描述了如何进行几何精度测试,包括使用三维扫描仪获取数据、采用坐标测量机验证关键点位置等方法。特别指出,在评估表面粗糙度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进行测量,并记录至少三个不同位置的数据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检验规则
关于检验规则部分,标准提出分批检验的要求。每批次产品需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检测,且每次检验项目不得少于五项。如果初次检验不合格,则需加倍取样复检,直至全部合格为止。这种严格的检验流程能够有效保障产品质量。
标志、包装及储存运输
最后,标准还涉及到了产品的标志、包装以及储存运输方面的基本要求。建议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生产日期、有效期等相关信息,并采取防潮、防晒措施妥善保存。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剧烈震动以免损坏成品。
综上所述,《熔融沉积3D打印品几何精度评价规范》(DB35/T 1933-2020)从多个维度规范了熔融沉积成型工艺下3D打印品的质量控制标准,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科学合理的评判框架,促进了该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