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田杂草防除的技术要求、防除方法、施药技术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小麦种植区的杂草防除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Weed Control in Wheat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015-2020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规范》是河南省针对小麦田杂草防除制定的地方标准,该标准从杂草的识别、防治适期、药剂选择到施药方法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以下是对标准中几个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首先在杂草识别方面,标准指出要根据田间杂草种类的不同选择相应的防除措施。如看麦娘、播娘蒿等常见杂草需在出苗期及时发现并处理。标准强调了杂草识别的重要性,因为不同杂草的生物学特性各异,若不能准确辨识,则可能导致防除不当或延误最佳防治时机。
其次是防治适期的选择,标准明确指出杂草防除的最佳时期为冬前和早春两个阶段。冬前防除主要针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而早春则侧重于阔叶类杂草的控制。例如,在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期间进行冬前化除,可以有效减少越冬杂草基数,降低后期防除压力。
再者关于药剂选用,标准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产品,并严格控制用药量。例如,对于以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可选用炔草酯悬浮剂,而对于播娘蒿等阔叶杂草则推荐使用双氟磺草胺悬浮剂。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要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种药剂,以防杂草产生抗药性。
最后在施药技术方面,标准提出了精细化操作的要求。包括配制药液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比例稀释,喷雾时应均匀覆盖整个植株表面,且尽量避开高温强光时段作业。同时建议采用低容量喷雾方式,这样既能提高药效又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DB41/T 2015-2020小麦田杂草防除技术规范》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全面细致的操作指南,有助于实现小麦田杂草的有效防控,保障粮食安全与生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