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设计原则、总体设计要求、线路设计、车辆设计、信号与控制系统设计、供电系统设计、车站设施设计以及安全与应急措施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规划与设计。
Title: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Rail Transit System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15T43-2020《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设计规范》是四川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的总体要求、线路设计、车站设计、车辆基地设计、供电系统设计、通信系统设计、信号系统设计、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等。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总体要求
标准明确指出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应具备智能化、环保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四大特点。在智能化方面,系统需实现列车自动驾驶、自动调度等功能;环保性要求减少噪音污染和排放;安全性强调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安全保障措施;经济性则注重建设成本控制与运营效率提升。
线路设计
线路设计部分对线路走向、坡度、曲线半径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例如,线路最大坡度不宜大于30‰,特殊困难条件下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40‰;正线最小曲线半径一般情况下不应小于30m,困难条件下不得低于25m。这些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列车运行速度和平稳性。
车站设计
车站设计需考虑乘客流线组织、换乘便捷性等因素。标准提出车站站台长度应满足单列最大编组列车停靠需求,并预留未来发展空间;无障碍设施配置必须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同时还要注意车站通风采光条件良好,确保乘客舒适度。
供电系统设计
供电系统设计要求采用直流供电方式,电压等级为750V或1500V。接触网形式推荐使用刚性悬挂结构,以适应高架线路的特点。此外还强调了变电所布局合理性以及应急电源配置的重要性。
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需涵盖有线通信、无线通信及广播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对于无线通信而言,覆盖范围要达到全线无缝隙连接;而广播系统则需保证音质清晰且具有足够的声压级来覆盖整个车站区域。
信号系统设计
信号系统的设计重点在于确保列车安全间隔控制及准点率。标准建议采用基于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技术的全自动运行模式,并且要求所有信号设备均需具备故障导向安全功能。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设计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用于监测车站内外部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等,并对各类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此部分特别提到空调通风系统的节能优化方案以及火灾报警探测器布置原则。
以上只是对该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了简要说明,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项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希望上述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DB5115T43-2020《智能轨道快运系统设计规范》的相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