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鸭坦布苏病毒双抗夹心ELISA抗原检测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操作步骤、结果判定及注意事项。本文件适用于鸭坦布苏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和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Duck Tembusu Virus Antigen Detection by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LIS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592-2020《鸭坦布苏病毒双抗夹心ELISA抗原检测技术规程》是一项湖北省地方标准,用于规范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检测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中明确指出样品的采集应在感染初期进行,通常为发病后3-7天。样品类型包括病死鸭的肝脏、脾脏等组织以及泄殖腔拭子。样品采集后需立即置于冰上,并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样品处理时应使用无菌工具,避免污染。
检测试剂与设备
试剂的选择和质量控制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标准要求使用经过验证的特异性抗体和酶标二抗。同时,所有实验器材如微量移液器、酶标仪等都必须定期校准,确保测量精度。
操作步骤
1. 包被:将捕获抗体以适当浓度包被于酶标板孔中,通常在4°C条件下过夜。
2. 封闭:用封闭液封闭未结合位点,防止非特异性结合。
3. 加样:加入待测样品后,再添加生物素化的检测抗体。
4. 显色:加入底物溶液后避光孵育,通过酶促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5. 终止与读数: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使用酶标仪测定吸光度值。
结果判定
结果的判定基于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的抗原含量。阳性判断依据为样品OD值大于临界值,阴性则小于临界值。当OD值接近临界值时,建议重复实验以确认结果。
质量控制
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标准强调了内部质控的重要性。每次实验均需设置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及空白对照。此外,还应定期参与外部质控计划,评估实验室检测能力。
以上是对DB42/T 1592-2020中几个关键部分的解读,希望对理解和应用该标准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