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稻麦轮作区土壤培肥的技术要求、施肥原则、有机肥施用方法、化肥施用技术及农田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稻麦轮作区域的土壤培肥与可持续生产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oil Fertility Improvement in Rice-Wheat Rotation Area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2/T 1573-2020《稻麦轮作区土壤培肥技术规范》是湖北省地方标准,为稻麦轮作区的土壤培肥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土壤培肥原则
标准提出以“合理施肥、有机无机结合、用地养地结合”为基本原则。这表明在施肥时应注重平衡,既要施用化肥满足作物需求,也要增加有机肥的投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同时,要通过耕作措施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可持续利用。
二、土壤培肥措施
1. 施肥管理
标准规定了氮磷钾肥料的合理配比。例如,在水稻种植中推荐氮:磷:钾的比例为1:0.5:0.5,在小麦种植中则为1:0.6:0.8。这一比例充分考虑了稻麦作物对养分的需求特点,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浪费。
2. 有机肥施用
要求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有机肥不低于30吨。有机肥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从而提升土壤肥力。
3. 耕作措施
提倡采用深耕深松技术,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发育;而深松则有利于保水保肥,增强土壤蓄水能力。
三、土壤监测与评价
标准强调定期开展土壤养分监测,建立土壤档案。通过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及时掌握土壤肥力状况,为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四、轮作制度优化
建议实行稻麦轮作与绿肥种植相结合的方式。绿肥作物如紫云英、苕子等可以作为冬季覆盖作物,不仅能够固氮改良土壤,还能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后续作物产量。
五、环境保护
在土壤培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量,防止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精准施肥,避免过量施肥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总之,DB42/T 1573-2020标准从多方面入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稻麦轮作区土壤培肥技术体系,对于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