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罗城毛葡萄穗轴褐腐病的防治技术,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化学防治和综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罗城毛葡萄种植过程中穗轴褐腐病的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otted Axis Brown Rot Disease in Luocheng Wild Grap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罗城毛葡萄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其穗轴褐腐病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DB45/T 1661-2017《罗城毛葡萄穗轴褐腐病防治技术规程》为科学防控该病害提供了系统指导。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病害监测方面,规程指出要建立以田间观察为主的监测体系。种植户需定期巡查果园,重点检查果穗、叶片及茎蔓等部位是否出现病斑。当发现病株率达到3%-5%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这要求种植者具备一定的识别能力,能够区分病害初期症状与正常生理变化。
其次,在农业防治环节,规程强调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建议行距保持在2米左右,株距控制在1.5米以内,确保通风透光良好。同时提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过量使用氮肥。通过优化栽培模式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几率。
再者,化学防治部分明确提出了药剂选择原则。推荐使用含有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成分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每次用药间隔不超过10天,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次。并且特别提醒,在采摘前20日内不得施用任何农药,保障果实安全。
此外,规程还提到生物防治方法的应用前景。鼓励利用拮抗菌制剂如芽孢杆菌等对病原菌进行抑制。虽然目前这类产品的效果尚需进一步验证,但不失为一种绿色环保的选择方向。
最后,规程特别强调了综合管理理念。即在实际操作中要将以上各项措施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防控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期有效的病害控制目标。
综上所述,《罗城毛葡萄穗轴褐腐病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层面提供了详实的技术支持,对于提高罗城毛葡萄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种植者应当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共同促进这一特色农产品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