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原则、程序、技术方法及效果评估。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土壤修复工作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vy Metal Pollution Remediation of Farmland Soil
中国标准分类号:B2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2145-2020《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地区农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工作。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区域和对象,为后续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基本框架。
2. 术语和定义:标准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重金属污染修复”是指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减少或消除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使其达到安全利用水平的过程。
3. 污染调查与评估:要求在实施修复前进行全面的污染调查,包括采样点布设、样品采集及分析测试等内容。特别强调了不同类型的土壤应采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取样,并且需要至少两个独立实验室对结果进行验证以确保数据准确性。
4. 修复目标值设定:根据不同的农作物种类及其敏感性来确定合理的土壤重金属浓度限值作为修复目标值。比如对于水稻田来说,镉(Cd)的最大允许浓度可能低于其他作物种植地的要求。
5. 修复技术选择原则:
- 物理方法如客土法、翻耕换土等适用于局部重度污染区域;
- 化学稳定化处理可以通过添加改良剂降低重金属活性;
- 植物萃取则适合轻度到中度污染区域能够长期维持植物生长的情况下使用。
6. 实施步骤: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监测都有详细的流程说明。其中包括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组织施工队伍进场作业直至最后的效果评估。
7. 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管理:在任何阶段都需考虑可能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同时建立应急预案机制应对突发状况。
8. 验收标准与维护管理:修复完成后需按照既定指标进行验收检查,并且要定期复查确保效果持久有效。此外还应建立档案记录整个过程以便未来参考学习。
以上就是关于DB45/T 2145-2020《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规范》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希望能帮助理解此规范的核心内容及其实际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