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鲜茧生丝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要求、质量管理及记录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鲜茧为原料进行生丝生产的工艺过程。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resh Cocoon Raw Silk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W4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鲜茧生丝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663-2017)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鲜茧到生丝的生产过程,确保产品质量和提升生产效率。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鲜茧收购与检验
标准规定了鲜茧收购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工作。收购单位需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仪器设备。鲜茧的质量指标包括上车率、解舒率、清洁度等,其中上车率不得低于95%,解舒率不得低于8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后续缫丝生产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收购环节就需严格把关。
二、鲜茧贮藏与运输
为防止鲜茧在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标准要求贮藏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相对湿度保持在75%左右。同时,鲜茧应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淋,运输工具需清洁卫生,避免污染。这一环节的管理对于保持鲜茧的新鲜度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到最终生丝产品的品质。
三、缫丝工艺参数设定
在缫丝过程中,标准对关键工艺参数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缫丝机的转速应控制在800-1200转/分钟之间,丝条张力维持在0.03-0.05牛顿范围内。此外,煮茧液的温度应达到98℃以上,时间不少于15分钟。这些参数的合理设置能够有效提高生丝的均匀性和强度,减少断头现象的发生。
四、生丝质量评定
生丝质量评定依据国家标准GB/T 17685执行,主要从外观、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外观检查包括色泽、洁净度等;物理性能则涵盖纤度、断裂强度等指标;化学性能主要是检测含油率和pH值。标准特别强调,生丝的纤度偏差不得超过±5%,断裂强度不低于2.0克/特克斯,以此确保产品符合市场需求。
五、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同时,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水、废气排放,妥善处理固体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这不仅有助于保护环境,也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总之,《鲜茧生丝生产技术规程》(DB45/T 1663-2017)通过规范各个环节的操作流程和技术要求,为鲜茧到生丝的转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促进广西地区丝绸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