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珠母贝人工繁殖的技术要求、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珠母贝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rtificial Propagation of Pinctada margaritifera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651-2017珠母贝人工繁殖技术规范》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珠母贝人工繁殖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一、范围与适用对象
标准适用于广西沿海地区珠母贝的人工繁殖,包括种质选择、亲贝培育、繁殖环境条件控制等环节。这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确保了技术指导的针对性。
二、种质选择
标准规定亲贝应来源于健康无病害的养殖群体,壳高达到一定标准且性腺发育良好。具体要求为:马氏珠母贝壳高不低于10cm,珍珠贝壳高不低于8cm。这一条文强调了种质健康和发育状况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后代质量和繁殖成功率。
三、亲贝培育
亲贝培育期间需要保持适宜的水温(23℃~28℃)、盐度(28‰~32‰)和溶解氧含量(≥4mg/L)。同时要定期投喂优质饵料,并做好疾病预防工作。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亲贝体质,促进性腺成熟。
四、繁殖环境条件控制
在人工授精过程中,海水温度宜控制在25℃左右,pH值维持在7.8~8.4之间。孵化池密度不宜超过10个受精卵/mL,以保证幼体有足够的生长空间。此外还需注意光照强度适中,避免强光直射影响幼体发育。
五、健康管理
在整个繁殖周期内,应密切观察亲贝及幼体状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例如使用低浓度漂白粉溶液对养殖设施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病原微生物传播;对于患病个体则需隔离治疗直至康复。
六、记录与档案管理
所有操作过程都必须详细记录下来,包括但不限于亲贝来源信息、培育参数设置、繁殖结果统计等内容。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体系有利于后续追溯分析以及改进优化整个流程。
以上就是《DB45T 1651-2017珠母贝人工繁殖技术规范》中几个关键部分的具体解析。遵循这些规定能够有效提升珠母贝人工繁殖的成功率,保障产品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