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四川省芦笋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贮运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范围内芦笋的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sparagus Cultiv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四川省芦笋栽培技术规程(DB51/T 2713-2020)是指导四川地区芦笋种植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1. 选址与整地:标准要求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且富含有机质的土地进行种植。具体而言,土壤pH值应在6.0到7.5之间,地下水位需低于1米。整地时应深耕30厘米以上,并施足基肥,通常每亩施用腐熟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
2. 品种选择:推荐使用适应性强、抗病性好的优良品种。例如,“绿剑”和“冠军”等品种因其高产性和品质稳定性被广泛采用。在引种过程中,必须确保种苗来源可靠,避免携带病害。
3. 定植技术:定植时间为春季或秋季,株行距一般为40×80厘米。定植时要保证根系舒展,覆土深度以埋住根颈为准。定植后要及时浇透水,并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进幼苗成活。
4. 田间管理:生长期需定期除草松土,保持土壤通气性良好。施肥上应遵循“前轻后重”的原则,即前期以氮肥为主促苗壮,后期增施磷钾肥提高产量。同时,注意防治常见病虫害如褐斑病、蚜虫等,可采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综合防控。
5. 采收标准:当芦笋嫩茎长至20-25厘米且未木质化时即可采收。采收时间宜选在清晨,用锋利刀具贴近地面割取,避免损伤植株。采收后的芦笋应及时预冷处理并分级包装,确保产品质量。
这些条款构成了芦笋栽培的基本框架,对于提升四川地区芦笋产业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执行上述规定有助于实现优质高产的目标,同时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