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肉鸡球虫病防治的术语和定义、预防措施、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本文件适用于四川省内肉鸡养殖过程中球虫病的防控与治疗。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ccidiosis in Broil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51/T 2707-2020《肉鸡球虫病防治技术规范》是四川省针对肉鸡养殖中球虫病防治制定的地方标准。以下选取了几个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球虫病”是指由艾美耳科球虫寄生于肉鸡肠道上皮细胞所引起的疾病。“带虫者”指感染了球虫但未表现出临床症状的肉鸡。这些定义有助于统一行业内对球虫病及相关状态的认识,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二、预防措施
1. 环境控制
- 标准要求鸡舍应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湿热环境容易滋生球虫卵囊,因此保持干燥至关重要。
- 鸡舍内温度应控制在适宜范围内(通常为18℃~24℃),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肉鸡免疫力,增加患病风险。
2. 饲料管理
- 提倡使用全价配合饲料,并添加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增强鸡群抗病能力。
- 不得随意更换饲料配方,避免因营养波动导致鸡只抵抗力下降。
3. 免疫接种
- 对于种鸡场,建议采用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确保后代获得母源抗体保护。
- 注意观察接种后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三、治疗方案
1. 药物选择
- 推荐使用高效、低毒性的抗球虫药,如氨丙啉、尼卡巴嗪等。同时要注意轮换用药,防止产生耐药性。
- 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休药期,使用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产品安全。
2. 剂量与疗程
- 根据鸡群年龄、体重及病情严重程度确定合理剂量。
- 一般情况下,初次发病需连续用药3~5天,巩固疗效后再维持用药一段时间。
3. 综合疗法
- 结合改善饲养条件、调整日粮结构等手段共同作用,提高整体防控效果。
以上内容涵盖了该标准中的核心部分,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相关技术规范,有效降低肉鸡球虫病的发生率,保障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