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造船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工程防护措施、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管理及应急救援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上海市行政区域内造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工作。
Title:Control Specif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s in Shipbuilding Indus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C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1/T 635-2020《造船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规范》是上海市地方标准,为造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评估
标准中明确要求企业应全面识别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等。例如,焊接过程中产生的锰及其化合物属于化学毒物,噪声和振动则是物理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通过定期检测和评估来掌握这些危害的程度,并建立档案以便后续管理。
防护设施配备与维护
针对焊接作业,标准强调必须安装局部排风装置以减少金属烟尘的扩散。同时,对于存在高噪声风险的工作区域,应当采用隔音屏障或提供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此外,所有防护设施都必须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定期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健康监护制度
健康监护制度要求企业为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员工安排岗前、岗中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从事电焊工作的人员,除了常规体检外,还需关注其肺功能及听力状况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调离原岗位并接受进一步诊治。
应急预案制定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方面,标准提出要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如急性中毒等情况的发生。这包括但不限于紧急疏散路线规划、急救药品储备以及专业救援队伍的组建等内容。
以上是对DB31/T 635-2020部分内容的重点解读,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生的风险,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