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优质长粒籼稻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秧、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收获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范围内优质长粒籼稻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quality Long-grain Indica Ric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1014-2019《优质长粒籼稻生产技术规程》是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农业地方标准,于2019年发布并实施。该标准为江苏省内优质长粒籼稻的生产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对于提升稻米品质、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品种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应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且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长粒籼稻品种。例如,“南粳46”、“武运粳23号”等被推荐作为优良品种。选择时需综合考虑品种的抗病性、适应性和产量潜力等因素,确保其符合当地的生态条件和市场需求。
播种与育秧
在播种环节,标准建议采用工厂化育秧方式,以提高秧苗质量。具体要求包括: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育秧期间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5℃至30℃)和湿度;适时揭膜通风,防止高温烧苗。
施肥管理
施肥是影响稻米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标准强调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化肥,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调整施肥量。追肥则需分次进行,在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分别施用,以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
病虫害防治
为了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提倡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病虫害。例如,在稻瘟病高发区可种植抗病品种;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来抑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成虫。
收获与干燥
当稻谷达到生理成熟期即可收获,避免过早或过晚收割导致品质下降。收获后应及时晾晒或机械烘干至安全水分含量(通常为14%以下),防止霉变。
此外,标准还对田间作业标准化、全程机械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通过精细化管理全面提升江苏地区优质长粒籼稻的整体生产水平。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品质的大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