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乡镇(街道)指挥调度中心的设置要求、功能定位、工作流程、运行管理及保障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乡镇(街道)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Title:Setting and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for Township (Subdistrict) Command and Dispatch Cen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2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10T 1053-2020《乡镇(街道)指挥调度中心设置与工作规范》是一项针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指导乡镇(街道)指挥调度中心的规范化建设,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4.1 基本要求
本条款明确了指挥调度中心的基本条件,包括场地面积、设备配置等。例如,指挥调度室的使用面积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一般不应小于60平方米,并需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信息化系统。这为乡镇(街道)提供了具体的建设参考,确保设施能够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4.2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保障指挥调度中心正常运转的关键。标准规定,指挥调度中心至少应有3名专职工作人员,且人员需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或经过专业培训。此外,还应建立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这一要求有助于提高应急响应速度,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5.1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指挥调度的基础工作。标准指出,指挥调度中心应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辖区内的各类信息,如人口数据、地理信息、治安状况等,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定期更新数据,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举对于精准决策和支持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5.2 指挥调度
在指挥调度方面,标准强调了指挥调度流程的标准化。要求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职责,并通过模拟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同时,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共享和快速反应,确保指挥调度的高效性。
6.1 监督考核
监督考核机制是保证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标准提出,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考核体系,定期对指挥调度中心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估。考核内容涵盖工作效率、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以上是对DB3210T 1053-2020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解读。这些规定不仅为乡镇(街道)指挥调度中心的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也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