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芦蒿软腐病的综合防治技术,包括病害识别、预防措施、田间管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芦蒿种植过程中软腐病的防治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selengensis Soft Rot - DB3201/T 1016—2020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1/T 1016—2020《芦蒿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是南京市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芦蒿软腐病的综合防治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标准明确指出“芦蒿软腐病”是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主要表现为植株茎部腐烂、散发恶臭气味等。这一定义为后续的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次,在农业防治措施中,标准强调了选用抗病品种的重要性。选择具有较强抗病能力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
第三,关于栽培管理,标准提出了合理密植、科学施肥以及及时排水等要求。合理的种植密度有助于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而平衡施肥则能增强植株自身免疫力。此外,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但不过度积水也是防止病害蔓延的关键。
第四,在物理机械防控方面,提倡使用无病种子或种苗,并且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工具消毒以切断传播途径。例如,在修剪枝叶时如果发现有感染迹象应立即清除并妥善处理,避免再次侵染健康植株。
第五,化学防治作为最后防线也被纳入考虑范围之内。当病情较为严重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适时适量地喷洒杀菌剂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药剂可能会导致抗药性问题产生,因此建议轮换不同作用机制的产品来达到最佳效果。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监测预警系统的建立与运行。通过定期巡查田块了解发病动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要迅速采取相应对策,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总之,《芦蒿软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完整且实用的操作指南。遵循这些原则不仅能够有效地控制该疾病的扩散,同时也促进了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