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栎次生林优质用材培育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抚育间伐、人工促进天然更新、补植与更替、森林健康维护及档案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蒙古栎次生林优质用材的培育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imber in Mongolian Oak Secondary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T 3338-2020《蒙古栎次生林优质用材培育技术规程》是由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的,旨在规范蒙古栎次生林的经营管理,提升其作为优质用材的产出能力。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林分选择与改造
在标准的第4章“林分选择与改造”中提到:“应选择立地条件良好、林分结构合理且无严重病虫害的蒙古栎次生林作为培育对象。”这意味着,在进行优质用材培育之前,需要对现有林分进行全面评估。首先,立地条件包括土壤类型、水分状况、坡度等因素,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树木生长。其次,林分结构合理指的是树种组成适宜、年龄分布均匀以及空间配置科学。此外,还特别强调了避免选择有严重病虫害问题的林分,以确保培育过程中的健康状况。
抚育管理措施
根据第5章“抚育管理措施”的规定,“抚育间伐应在林木自然整枝结束后的第三年开始实施,并遵循‘去劣留优’的原则”。这里明确了抚育间伐的时间节点和操作原则。自然整枝结束后开始抚育间伐可以有效减少无效消耗,促进剩余树木更好地生长。同时,“去劣留优”即剔除那些生长不良或质量较差的个体,保留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树木,有助于提高整个林分的质量。
种子采集与播种
标准第6章关于“种子采集与播种”,指出:“种子采集应在果实充分成熟时进行,且必须经过精选处理后才能用于播种。”这一步骤非常重要,因为只有高质量的种子才能保证幼苗的良好发育。具体来说,种子成熟度可以通过观察果皮颜色变化及开裂情况来判断;而精选则包括去除杂质、破损种子等步骤,以提高播种成功率。
病虫害防治
对于病虫害防治方面,标准在第7章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思想:“采用生物防治为主导的方法,辅以化学药剂喷洒,在必要时结合物理手段综合防控。”这一策略强调了生态友好型的防治方式,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达到控制病虫害的效果。例如,可以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或者设置诱捕装置等方式来降低害虫密度;当病虫害发生较为严重时,则需谨慎选用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解读可以看出,《蒙古栎次生林优质用材培育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基础准备到最终收获全过程的技术要求,而且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实现可持续林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