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玉米高活力种子的收获、加工和贮藏技术要求及操作规程。本文件适用于玉米高活力种子的生产、加工和贮藏环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arvesting, Processing and Storage of High-Vigor Corn See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玉米高活力种子收获加工贮藏技术规程》(DB21/T 3322-2020)是辽宁省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玉米种子从收获到贮藏的全过程管理,确保种子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收获环节
标准中指出,玉米应在乳熟末期至蜡熟期进行收获。这一阶段籽粒含水量通常在30%-45%之间,此时收获既能保证籽粒的饱满度,又有利于后续的干燥处理。过早收获可能导致籽粒不成熟,影响发芽率;而过晚则会增加机械损伤的风险。因此,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对于提高种子活力至关重要。
加工环节
加工过程中强调了对杂质和破损粒的有效清除。标准要求通过筛选、风选等方法去除大于或小于规定尺寸的颗粒以及轻质杂物。同时,对于破损率也有严格限制,不得超过3%。这是因为破损的籽粒不仅自身活力较低,还可能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途径,从而影响整个批次种子的质量。
贮藏环节
关于贮藏条件,标准提出了具体的温湿度控制要求:温度应保持在0℃-15℃范围内,相对湿度不超过75%。这样的环境可以有效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呼吸作用,延长种子寿命。此外,还特别提到要定期检查库内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措施,比如通风换气或者调整温度设置等。
检测与记录
为了确保上述各步骤都能得到有效执行,标准还明确了必要的检测项目及频率。例如,在收获后需立即测定水分含量;加工完成后应对净度、纯度、发芽率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入库时除了常规检验外,还需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产地信息、生产日期、操作人员名单等内容。这些记录不仅是产品质量追溯的基础,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综上所述,《玉米高活力种子收获加工贮藏技术规程》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设计和技术指导,为提升我国玉米种子的整体品质提供了有力支撑。希望从业者能够严格按照该标准开展工作,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