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带配子体采苗及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海带配子体采苗及育苗的生产过程。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ori Collection and Seedling Breeding of Kelp Gametophyt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02T 0005-2020《海带配子体采苗及育苗技术规程》是辽宁省地方标准,规定了海带配子体采苗和育苗的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采苗前准备
标准指出在采苗前需要对采苗绳进行预处理。具体来说,采苗绳应选用聚乙烯材质,并在使用前用清水浸泡24小时以上,目的是为了增加绳索的吸水性和柔韧性,确保其能够更好地附着海带孢子。此外,还要求在采苗池中铺设采苗绳时,要保持适当的间距,一般为30-50厘米,这样可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和水流交换,有利于孢子的均匀分布和生长。
孢子采集与接种
关于孢子的采集,标准强调要选择健康、无病害的亲贝作为种源。亲贝采集后需立即运回实验室,在低温条件下暂养,以维持其生理状态。接种过程中,要求将亲贝表面清洗干净,去除杂质,然后用消毒剂处理,防止杂菌污染。接种密度也是一项关键参数,通常每平方米采苗绳上接种约1万个成熟孢子,这既能保证足够的数量,又不会因密度过高导致竞争资源。
育苗管理
在育苗阶段,水质管理至关重要。标准建议保持育苗池中的盐度在28‰至32‰之间,温度控制在10℃至15℃范围内。同时,定期监测pH值,保持在7.8至8.4之间。换水频率也很重要,一般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占总水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确保营养物质充足且不会积累有害物质。
病害防控
对于病害防控,标准提出了预防为主的原则。首先,要加强日常巡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如藻体颜色变化或出现斑点等,应及时取样检测。其次,合理使用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但要注意用药浓度和频次,避免产生抗药性。另外,定期清理池底沉积物,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也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这些条文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海带育苗的成功率和质量。通过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可以有效促进海带养殖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