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绵羊和山羊源性成分同步检测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原理、试剂与材料、仪器设备、样品处理、检测步骤、结果判定及检测报告。本文件适用于食品、饲料及其原料中绵羊和山羊源性成分的定性检测。
Title:Synchronous Detection Method of Sheep and Goat Source Components - Real-time Fluorescent PCR Metho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028—2020《绵羊和山羊源性成分同步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是一项专门用于检测食品中绵羊和山羊源性成分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处理
标准指出,样品应具有代表性,采集量应足够满足实验需求。样品在采集后需立即冷冻保存或采取其他方式防止DNA降解。对于固体样品,通常取样量为100克至200克;液体样品则需要至少200毫升。样品处理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环境无污染,并使用专用工具以避免交叉污染。
DNA提取
本标准推荐采用商品化的DNA提取试剂盒进行DNA提取。具体步骤包括:将样品剪碎成小块,加入裂解液充分混匀后置于适当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随后加入蛋白酶K消化蛋白质;最后通过离心收集核酸。整个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参数,以保证提取效率。
引物设计
引物的设计是本方法的核心部分之一。标准规定了针对绵羊和山羊特异性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的原则。例如,引物长度一般为18-25个碱基,GC含量控制在40%-60%之间,并且避免形成二级结构。此外,还需对引物进行BLAST比对分析,确保其特异性良好。
实验条件
实时荧光PCR反应体系中各成分浓度需严格按照说明书配制。反应条件如退火温度、延伸温度及循环次数等均经过优化设定。标准特别强调了仪器校准的重要性,要求每次实验前都应对仪器进行校准,以保证结果准确可靠。
结果判断
根据Ct值来判断样品是否含有目标物种的DNA。当Ct值小于阈值时,认为样本中含有目标物种的DNA;反之,则认为样本中不含目标物种的DNA。同时,还需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组,用于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以上是对DB15/T 2028—2020标准中几个关键环节的重要解读。这项标准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