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500kg/667m²高产栽培的技术要求,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的高产栽培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igh Yield Cultivation of Wheat in Hetao Irrigation Area, Inner Mongolia (500kg/667m²)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河套灌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中小麦生产占据重要地位。DB15/T 514—2020《内蒙古河套灌区小麦500kg/667m2高产栽培技术规程》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以下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品种选择上规定应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的优质、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小麦品种。这要求种植者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挑选适合的品种,比如巴彦淖尔市农科院培育的“河套8号”等优良品种。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基础,能够有效抵抗病虫害并适应区域环境。
其次是播种期确定。规程建议春小麦最佳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冬小麦则需在前一年的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完成播种。播种过早易导致幼苗冻害,过晚则影响分蘖数及产量。同时要保证适宜的播种深度和行距,一般春小麦播种深度为3-5厘米,行距20-25厘米。
施肥管理方面强调测土配方施肥的重要性。规程指出每公顷施用纯氮150-180公斤,五氧化二磷75-90公斤,氧化钾60-75公斤,并配合有机肥使用。追肥时要注意拔节期和孕穗期两次关键时期,分别追施氮肥总量的40%和60%,以满足小麦生长发育的需求。
灌溉制度也是规程的重点内容之一。河套灌区水资源宝贵,因此提倡采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规程推荐全生育期灌溉定额为500-600立方米/亩,具体次数和数量视天气情况调整。特别强调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四个关键时期的水分供应。
最后在病虫害防治上规程提倡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对于赤霉病可用戊唑醇等药剂预防,蚜虫可用吡虫啉类药物控制。同时注意轮作倒茬,减少病原菌积累。
以上这些条文从品种选择、播种管理、肥水调控到病虫害防控等方面全面规范了河套灌区小麦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对于提高单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