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公共汽电车运营过程中的防控要求,包括车辆消毒、人员防护、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从事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的企业及相关管理单位。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 Part 25: Public Buses and Trolleyb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6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61.25-2020是江苏省地方标准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技术规范,其中第二十五部分专门针对公共汽电车的防控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一、人员管理
1. 司机健康管理
标准指出,公交司机应每日测量体温并记录,确保无发热症状方可上岗。同时,要求司机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以保持卫生。此外,司机需熟悉应急处理流程,在发现乘客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
解读:这一规定旨在通过严格的健康监测和防护措施来保障驾驶员的安全,从而间接保护其他乘客。对于司机来说,了解应急流程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突发状况下的混乱。
2. 乘客信息登记
当班工作人员需对每位上车乘客进行身份验证与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方可乘车。对于体温异常或拒绝配合检查的乘客,应劝阻其登车,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解读:此条款强调了公共交通工具作为人员密集场所的风险控制,通过实名登记和体温筛查,有助于追踪潜在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二、车辆消毒
1. 日常清洁
每趟次运营结束后,应对车厢内所有接触表面如扶手、座椅等进行擦拭消毒。每天至少一次全面喷洒消毒剂对整个车厢内部进行全面消毒。
解读:频繁且彻底的清洁工作是预防病毒传播的基础手段之一。特别是针对高频触摸区域,更需要加强消毒频率,降低交叉感染几率。
2. 空调系统维护
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并在每次使用前检查过滤效果是否良好。非必要情况下关闭回风阀,采用全新风运行模式。
解读:良好的通风条件能够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空气中病原体浓度。同时,正确维护空调系统也是保证车内环境舒适的重要环节。
三、应急预案
1. 异常情况处置
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停车疏散周围人群至安全地带,并通知专业医疗机构前来处置。同时封闭车厢等待进一步指示。
解读:快速反应机制对于遏制疫情蔓延至关重要。明确的分工协作流程可以让相关人员迅速行动起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2. 后续跟踪调查
事件处理完毕后,还需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必要的辅助资料帮助查明原因及传播路径。
解读:这一步骤虽然看似简单,但却是构建完整防疫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掌握了足够的数据才能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防控策略。
综上所述,《新型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25部分:公共汽电车》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公共汽电车行业的疫情防控提供了详尽指导。各运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