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浴室的管理要求、消毒措施、人员防护和应急处置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内各类公共浴室在疫情期间的防控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COVID-19 Part 13: Public Bathhou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1.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761.13-202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技术规范 第13部分:公共浴室》是江苏省针对公共浴室场所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公共浴室在新冠疫情期间落实防控措施,保障顾客和员工的健康安全。以下将对标准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场所管理
条文:公共浴室应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日常防疫工作。
解读:这一条文强调了公共浴室管理者在疫情防控中的主体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意味着需要有明确的责任人来监督各项防疫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消毒、通风、人员健康管理等。这有助于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条文:公共浴室应在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对所有进入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并记录其姓名、联系方式及到访时间等信息。
解读:体温检测是筛查潜在感染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记录个人信息,一旦发现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可以迅速追踪接触者,采取隔离等措施,防止疫情扩散。同时,这些信息也便于后续可能需要的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清洁与消毒
条文:每日营业结束后应对整个场所进行全面清洁和消毒,特别是高频接触区域如门把手、水龙头开关、座椅表面等部位。使用含有效氯浓度为250mg/L~5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喷洒上述区域。
解读:高频接触区域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关键节点。规定具体的消毒剂种类和浓度能够保证消毒效果。此外,要求每日营业结束后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原则,避免因累积污染而导致的大规模感染风险。
通风换气
条文:公共浴室应保持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当自然通风不足时,应启用机械通风设施,确保室内空气流通,换气次数不低于每小时6次。
解读:良好的通风可以有效降低空气中病毒浓度,减少飞沫传播的可能性。对于密闭空间而言,机械通风尤为重要。设定最低换气次数标准有助于确保空气质量达标,保护使用者健康。
员工健康管理
条文:公共浴室工作人员上岗前需接受相关培训,了解基本防护知识并掌握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同时,所有员工需定期接受核酸检测,且结果为阴性方可继续工作。
解读:员工是防控工作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被保护对象。加强培训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而核酸检测则是及时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关键措施,有助于切断传播链。
以上仅为部分内容解读,实际操作中还需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调整,以达到最佳防控效果。希望各公共浴室经营者能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共同营造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