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基本要求、作业前准备、作业实施、作业监护、通风与检测、个体防护、风险管控及应急救援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各类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和操作。
Title:Safety Ope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fined Space Work
中国标准分类号:A9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3848-202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标准明确界定了有限空间的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这一定义强调了有限空间的特点在于其物理结构限制了人员的自由出入,并且可能存在危险因素。
其次,在作业前准备方面,标准要求作业单位应当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这包括但不限于作业前的风险评估、应急预案以及必要的设备检查。风险评估应涵盖空间内的气体环境、潜在的物理危害等多方面内容。例如,氧气浓度检测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缺氧可能导致窒息事故。
再者,关于监护人员的职责,标准指出监护人员必须全程在场并保持与作业人员的有效沟通。他们需要熟悉作业环境和应急措施,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行动。监护人员不得擅离职守,确保一旦发生紧急状况可以迅速响应。
此外,对于进入有限空间的具体步骤,标准也做了严格的规定。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规定的程序依次进入。通常情况下,应先通风后检测再作业,即首先通过机械通风等方式改善空气质量,然后使用专业仪器测量空间内有害气体浓度,确认安全后再开始实际操作。
最后,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应急救援的要求。作业现场应当配备足够的急救器材和个人防护用品,并定期组织演练以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一旦出现险情,所有相关人员都需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至安全地带,由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助。
综上所述,《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范》DB32/T 3848-2020从多个角度全面规范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流程,为预防事故发生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严格执行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