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质中臭的嗅觉层次分析法(FPA法)的原理、试剂和材料、仪器设备、样品采集与保存、分析步骤、结果表示及精密度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臭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odour - FPA method of olfactory hierarchy analysis
中国标准分类号:B1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154—2020《水质 臭的测定 嗅觉层次分析法(FPA法)》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利用嗅觉层次分析法测定水体中臭味的方法。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标准要求样品应在采样后立即进行检测。如果不能及时检测,样品需在4℃下冷藏保存,并且不得超过6小时。这是因为臭味物质容易挥发或发生变化,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室条件
实验室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干扰,温度控制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不超过80%。这些条件有助于减少外界因素对嗅觉判断的影响,确保检测人员能够准确感知和描述臭味。
检测人员选择
参与检测的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具备良好的嗅觉灵敏度和辨别能力。通常需要至少三名检测员同时参与测试,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每位检测员都应填写个人嗅觉敏感性评估表,只有通过评估的人员才能正式参与实验。
测试步骤
1. 准备阶段:将待测水样倒入专用的玻璃瓶中,每个瓶子装入约250毫升水样。
2. 感官评价:检测人员依次闻取水样的气味,按照标准提供的九级臭味强度等级(从无臭到极强臭)进行分级评定。
3. 记录结果:每位检测员独立完成评价后,汇总所有人的评分,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数据处理
对于多次重复试验所得的数据,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最终的臭味强度值。当不同检测员之间的偏差较大时,需重新检查样品状态及检测过程是否符合规范。
注意事项
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必须避免任何可能引起污染的操作,如使用塑料容器直接接触水样等。此外,在整个检测期间,检测人员不得吸烟、饮酒或其他可能影响嗅觉功能的行为。
以上内容基于DB37/T 4154—2020标准中的核心部分进行了提炼和阐述,旨在帮助理解和应用此方法来有效测定水质中的臭味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