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夏玉米种植过程中水肥运筹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黄河三角洲地区轻中度盐碱地夏玉米的栽培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of Summer Corn in Mild to Moderate Saline-Alkali Lands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之一,但由于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农业生产面临诸多挑战。为指导该区域轻中度盐碱地上的夏玉米种植,山东省发布的DB37/T 4141—2020《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夏玉米水肥运筹技术规程》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依据。以下将从关键条款出发,对这一地方标准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施肥管理方面,标准明确指出基肥施用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具体而言,每公顷需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不低于30吨,并结合氮磷钾比例合理搭配化学肥料。对于氮肥,建议采用分次追施的方式,苗期、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别追施总氮量的30%、40%和30%,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养分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
其次,关于灌溉措施,标准强调要根据土壤含水量及气象条件灵活调整灌水时间和量。在玉米生长初期,当表层土壤含水量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应及时灌水,每次灌水量控制在50-70毫米之间。特别是在抽穗开花阶段,这是玉米需水量最大的时期,必须确保水分充足,避免干旱影响授粉结实率。
此外,标准还特别提到要重视盐碱地改良工作。可以通过深耕翻土、种植绿肥作物等方法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同时,在整地时应采取平作方式,有利于排水降渍,防止因积水导致盐分上移。
最后,病虫害防治也是本标准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提倡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控,并且要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产生。另外,定期监测田间病虫害发生情况,一旦发现病害流行趋势,应立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黄河三角洲轻中度盐碱地夏玉米水肥运筹技术规程》通过系统化的水肥管理和科学的田间操作,为提升该区域夏玉米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各地农业工作者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