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太湖流域果园面源污染综合防控的技术要求和管理措施。本文件适用于太湖流域内各类果园的面源污染防控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mprehensive Contro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Orchards in Taihu Basin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太湖流域果园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DB32/T 3793-2020)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减少果园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以下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对标准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解析。
1. 果园规划与布局
标准指出,在新建或改造果园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土壤类型及水系分布等因素,合理规划种植区域。特别强调要避免在坡度超过25°的陡坡上开垦果园,并且要求果园周边设置有效的缓冲带,以拦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此外,还提倡采用梯田式种植方式来增强土壤保持能力。
2. 土壤管理
对于土壤肥力的维持,该标准建议采取有机肥料替代部分化学氮磷钾肥施用的方法。具体而言,每年每公顷施加的有机物料总量不应少于15吨,并且鼓励使用绿肥作物轮作制度。同时,为了防止土壤侵蚀,推荐采用覆盖地膜或者铺设稻草等方法保护表层土壤免受雨水冲刷。
3. 水资源利用与节水灌溉
鉴于太湖流域水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标准提出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要求。其中包括滴灌、微喷灌以及渗灌等形式,这些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水分蒸发损耗率并提高灌溉效率。另外,还建议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确保雨季期间多余的雨水可以迅速排出果园,减少积水时间,从而避免根系缺氧现象的发生。
4. 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为实现农药化肥减量化目标,标准提倡精准施肥技术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例如,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来确定最适宜的养分配比;推广生物防治手段如释放天敌昆虫等替代传统化学药剂喷洒;并且严格控制各类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减轻环境污染压力。
5. 环境监测与评估
最后,标准强调了定期开展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要性。这包括但不限于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的持续跟踪记录,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同时,还需对果园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评价,以此作为调整管理方案的基础依据。
综上所述,《太湖流域果园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实际操作各个环节的具体指导原则,而且注重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它为我们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构建更加环保高效的现代果园管理体系。